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九游海岛奇兵电脑版 > 新闻动态 > 江青如何评价许世友和韩先楚?

江青如何评价许世友和韩先楚?

发布日期:2025-05-22 13:57    点击次数:104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韩先楚曾经因为力保邓小平被江青作出这样的评价: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

不同意动邓小平

1973年12月,毛主席作出了让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换的命令。

韩先楚原来是福州军区的司令员,在这之后便调到了兰州军区担当司令员。

在福建,韩先楚除了指挥部队防御台湾的“台风式”小股袭扰外,还有一项艰巨任务,就是抗击自然灾害的真台风。

每年夏秋季节,福建沿海都会来几次台风。

韩先楚对于此状,也是应对十分及时,要求部队健全各级应急救援预备案。

因谋事在先,未雨绸缪做得很好,每次台风来临时,福建部队为地方抢险救灾,得到了老百姓的赞誉。

说来也是很巧,从福州军区离开去到了大西北,没想到还是逃不过“风”的侵扰。

韩先楚到兰州军区的第二天就遇上了黑风。

当天韩先楚先是听了军区机关人员的关于兰州军区战区设防情况的汇报,然后准备亲自去看一看,谁知道就遇上了黑风。

那时黑风特别大,西北地区干燥,大风一起带着沙子和石头呼呼地刮来,杀伤力还是很强的。

人和车都走不了,必须找一个背风的地方停下来躲一躲。

韩先楚还问随行的人员,这风来的这么巧,不是老天要考验我这个新司令吧。

不过连海上的台风都能够战胜,陆地上的黑风韩先楚自然是更加不怕了。

不管是看得见的黑风,还是看不见的黑风。

不久后,处于特殊的时期,韩先楚顶着巨大的黑风压力力保了邓小平。

那是1976年的夏天,兰州军区召开党委会,对邓小平是否要被部队点名批判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讨论过程不如人意。

大家各执一词,最后盼着兰州军区的司令韩先楚来定夺。

韩先楚并不客气,直接说:

“中央撤销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但是保留了党籍。难道还有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共产党员吗?”

只这一句话,他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不同意动邓小平。

韩先楚不仅是在兰州军区表明自己的态度,几天之后,到北京参加中央会议,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当时的会议内容是对各地提出要求,那就是要批判邓小平。

韩先楚不管其他军区是什么样的想法,总之兰州军区是不会有批邓的动作。

对此,江青咬牙切齿地说:“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

面对各方的压力,韩先楚死死顶住,他明白邓小平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绝对不能被阴谋诡计所打倒。

韩先楚之所以敢于在密布阴云的政局中说真话,做正确的事,皆是因为他本身大胆而无畏的性格以及正直高尚的人格。

“胆大包天”韩先楚

有人曾经问过许世友,他最钦佩的中国将领是哪一个,许世友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韩先楚,因为他有勇有谋。

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韩先楚从小家庭很贫苦,所以他没上过几天学,辗转各处做工。

少年时代的韩先楚过着很贫苦的生活,也见证了无良地主和无良“父母官”对百姓的压榨。

反叛的种子种在了他的心里,黄麻起义之后他便加入了农民协会,后来一直从事着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到1930年10月,年仅17岁的韩先楚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进入了红军的队伍。

最开始,韩先楚是在红二十五军的交通队,这是一个运输队伍,是没有发武器的,主要是保证前线的弹药补给。

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袭击给了韩先楚摸枪的机会。

在一次转移中,韩先楚他们的交通队和大部队走散了,结果撞上了当地国民党的民兵团。

虽然民兵团只有十几人,但是这对许多战士都没有参加过战斗的交通队来说还是很棘手的。

因为民兵团的人都扛着枪,但他们手上只有物资。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韩先楚轻喝了一声:

“大家不要怕,要沉住气。”

接着,韩先楚便跳了出来,假装自己是指挥员,按照他想的战术,叫了几个人往后绕道民兵团的后面,自己再另外带几个人在前面围住他们。

本来民兵团的人就不多,不是正经部队出身,遇到红军还是很慌的。

他们也没有分辨出来遇到的是红军的交通队,以为人人都藏着枪,此时韩先楚再把他们围住,更是把他们吓乱了阵脚。

就趁着这混乱的时候,韩先楚大喊一声:“冲啊!抓活的!”

把民兵团彻底喊破了胆,生怕自己轻举妄动被红军开枪打死,纷纷把自己手上的枪放了下来,举手投降。

因为韩先楚优异的表现,军长吴焕先决定把其调往红75师225团2营5连当排长。

有了枪的韩先楚,再加上他的‘胆大包天”,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后来的独树镇战斗,让他一战成名。

1934年11月中旬,红25军在朱堂店突破了敌方阻扰,当晚越过平汉铁路,进入了桐柏、枣阳一带,可是这个地理位置十分不妙,机动范围小,而且敌军一直在压近,所以我方决定向豫西的伏牛山区转移。

可是,去到伏牛山要经过丘陵和平原地带。

此时已经是到了十一月下旬,气温非常低,但我军指战员却没有衣物保暖,只穿着单薄的衣物,粮食也快被吃完了。

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红二十五军还遭到了敌人的阻击。

腹背受敌,气候严峻,许多战士的手都冻僵了,衣服也被雨水和雪水全部浸透,有的战士手都和枪冻在了一起。

敌人突然在此时发起了攻击。

红二十五军就这样被敌人堵在了独树镇,不得不迎接一场恶战。

韩先楚异常勇敢,完全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带着部队多次将敌人的进攻打退,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在他们的拼死搏杀中保存了下来。

子弹快打完了,韩先楚也没有后退,只见他转身从通信员的身后把大刀抽了出来,大声喊着共产党员来!

带领着勇敢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地举着砍刀冲上前去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红二十五军经过了一番苦战终于将敌人的进攻全数击退。

战后,吴焕先说:“唯楚有材,先楚为例!”

1936年2月,韩先楚成为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师长。

当上师长之后,韩先楚的担子就更大了,在一次行动中,竟然连彭德怀的命令都违抗。

1936年5月,继红军东征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联名发布了西征战役计划。

韩先楚将军当时任15军团78师师长,部队行军至定边城关时,侦知城内守敌是马鸿逵的一个骑兵营。

敌人发现我军往这边走,居然没有任何动作,既不逃走也不主动出击。

在15军团之前的部队曾经在定边和敌人进行过交火,但是没有把定边拿下。

韩先楚也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骑着马在定边城绕城走了一周,然后才给总部和兵团发了电报,说可以攻城,望速速回复。

6月16日黄昏,部队进入阵地,正待攻城,军团首长突然回电,转达彭德怀总指挥的指示,要78师:绕道继续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打还是不打?

韩先楚将军召集师、团干部会议研究。

韩先楚将军主张要打,并认为有把握打下来。

他分析说,部队已驻扎到城下,战斗准备比较充分,士气高昂,而且可以速战速决,不影响继续西进。

而师特派员在会上三次提醒韩先楚彭德怀指示不要管定边,继续前进。

当时彭总在红军中威望极高。

而韩先楚将军却拿定主意要打这一仗。

韩先楚说,虽然城墙非常的坚固,但是高度并不高,只要我们准备好云梯,就可以攀登上去消灭敌人;如果彭德怀在这看到是这样的战况,肯定也会主张我们打的嘛。

就这样,敲定了攻城计划。

6月17日清晨,韩先楚将军下令攻城。

城东边打响后,主攻部队从南、西、北方向发起猛攻,由于准备充分,一举突破。

韩先楚随即进入城内指挥战斗。

全师密切协同,分割围歼,逐巷争夺,遂将敌骑兵营和伪县政府反动武装等全部歼灭,定边城宣告解放。

78师打下定边后,韩先楚接到军团转彭总复报对他们这一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38年在攻打马庄战斗中,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望远镜中看到:我军的部队进攻节奏被敌人打乱,一时难以前进。

但是有个小个子军官却冲在了前面,只见他举着一把手枪,领着一群战士奋不顾身地往前冲,给我军将士都给予了极大的鼓舞。

一时之间,之前我军溃退下来的战士们又鼓起勇气再一次往敌人的阵地上冲,一波接一波,宛如潮水,终于拿下了敌人的堡垒。

刘伯承师长高兴得直拍手,问:“那个小个子是谁?”

当别人告诉他是团长韩先楚时,刘伯承连声说:“这个团长有胆量。打得硬!打得好!”

在辽沈战役中,作为纵队司令员的韩先楚,几次把纵队司令部挪到敌人鼻子底下。

胡家窝棚是敌西进兵团前指和新6军军部。

韩先楚的指挥所就设在距前沿两里左右。

敌溃退的兵跑到跟前,韩先楚叫警卫去抓。

这一仗,韩先楚指挥部队一举捣毁了敌西进兵团前指和新6军军部。

在战后审俘时,当敌西进兵团司令廖釐海从韩先楚将军口中得知韩当时就在胡家窝棚指挥战斗时,感叹地说:“要是早知道韩先生就在前线,我就该多打几炮了!”

解放海南岛的情况也是如此。

部队还没有完全占领滩头阵地,韩先楚将军就跳下指挥船和战士一起趟着齐腰深的海水扑向滩头,指挥部队冲锋。

先遣团长看到军长带头冲锋大惊失色,立即命令一个连队保卫军长的安全。

士兵看到军长就在身边,个个奋不顾身扑向前去,很快占领了滩头阵地,并迅速向敌纵深阵地发展。

因此,每次战斗结束后,韩先楚将军都要在党小组会上作检讨,检讨的内容有一个是不变的:指挥太靠前。

韩先楚在战场是“胆大包天”,在政治上也是“胆大包天”。

他从来不管那些卑鄙小人如何玩弄权力,只做他觉得对的事,正义的事,力保邓小平便是他做的一件大事,而韩先楚的正气与胆气也是贯穿始终的。

韩先楚台上台下一个样,事前事后一个样,说真话,道实情,不落井下石,不见舵跟人,只讲真理,不讲歪理,让人敬佩,令人深思。

有一次,韩先楚到北京去出差,他的老上级陈云也在北京,近些年来受人排挤,少有人登门。

韩先楚想去拜访却被拒之门外,他知道陈云这是不想给他惹上麻烦,这才不见他,并不是不念从前的情谊。

所以韩先楚就摆出了不见一面他便不走的架势。

警卫员觉得很奇怪,自从老首长有事之后,从前的好朋友都不来往了,偏偏韩先楚非见不可,这是为什么?

韩先楚回答道,无论如何,来看看老首长都是他应该做的。

他还和警卫员说,如果老首长不方便见人,说话,他只要看上首长一眼就行,绝对不闲聊。

果然,见到陈云后,将军行标准军礼,就转身大踏步离去。

韩先楚高尚正直的品格,坚韧不拔的品质,从他晚年练字一事上也可以窥见一斑。

韩先楚少年时读过两年私塾,那时就对写毛笔字有兴趣。

参加革命后,“闻道烽烟动,腰间宝剑匣中鸣”,对书道的修习自然无从谈起。

花甲之年体弱多病,但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工作之余,养病之际,写毛笔字的兴趣油然而生。

他十分注意书法基本功训练。

他用的是中性善琏湖笔,优质炭黑、动物胶制成的墨汁,色泽光亮,气味清香,普通长方石砚,平时多用毛边纸,书写时纸底垫有画好的九宫格。

行笔较慢,从起笔到终了一丝不苟,无一处不严守法度。

他常说:“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练字也是如此,来不得半点虚假。”

他练字端坐凝神,心、眼、手之间协调一致,不生杂念。

有几次他练字时秘书进到他的卧室兼书房拿取物品,他竟毫无察觉,说明他练字入神时听不到外界声响。

他不顾病魔缠身并与之顽强抗争,忍着疼痛坚持每日练字百分钟以上。

他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字要天天练。”

这种顽强精神和坚忍劲,也反映了他的性格特征。

他练毛笔字是走到哪里练到哪里。

不论是到外地视察,还是因病住院,都要携带文房四宝。

为了掌握柳体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他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濡毫临摹。

后来,他的柳体字笔力遒劲、刚正清秀、质朴优美、逸趣横生。

他支撑着体弱多病的身子,坚持每日练字。

他感到这不仅是热爱书法艺术,同时也是一项养生功法。

他说:“我写毛笔字成了瘾,一天不写就不舒服。”

因此,他朝暮临池不辍,把练书法当作最好的休养和健身运动。

韩先楚练字的经历也让人很受启发。

坚持正义

韩先楚在战场上是胆大包天的,而被评价为军队两霸之一也是因为他作战敢于灵活思考,有时基于形式违抗上级命令最初最佳的选择,不管上级是谁。

而在和平年代,他对于真正对党和人民做出过贡献的人,在困难时期总是会顶住压力伸出援手,不管政局多么需要他看清形势,顺应大流,他都能够做到坚持,出淤泥而不染。



上一篇:72岁陈婉珍优雅现身,简约风格引领时尚
下一篇:中科创达:5月12日获融资买入6981.57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5.44%